古今印則

程遠(彥明)輯自刻印而成《古今印則》此譜。二冊,分卷。此譜板框幼線墨刷,半框橫十二點五,豎二十點三公分,首冊有朱之蕃、屠隆、張納陛序各一則,凡例一則,首冊正文卷端署“古今印則”題名,下署“玉印”小題名,次行署“梁溪程遠彥摹選”,三行署“檇李項夢原希憲校正”,冊一書口十二葉上署“玉印”、十二葉署“官印”楷書小題名,下署“葉數”楷書字樣;

首冊卷末署“鄣山蘇宣嘯民甫,廣陵梁袠千秋甫,檇李項德弘玄度甫,錫人俞亶儒幼昌父同校刪於宛委堂”,冊二正文卷端署“古今印則”題名,次行署“梁溪程遠彥摹選”,三行署“檇李項夢原希憲校正”,四行頂端署“國朝名印”楷書小題名,冊二譜末有董其昌、顧起元、沉漼(左水右隺)、朱之蕃、陳繼儒、張鳳翼、王穉登、虞淳熙跋八則,冊二書口上署“名印”楷書小題名,下署“葉數”楷書字樣。

冊一計三十四葉,八葉序,二葉凡例,二十四葉鈐印,每葉表裡鈐印一至六方,印下無繫邊款,印下附釋文,錄玉印一百二十九方,官印一百方,共錄印二百二十九方;冊二計二十六葉,十二葉跋,十四葉鈐印,每葉表裡鈐印一至五方,印下無繫邊款,印下附釋文,錄九十九方,全譜總錄印二百二十八方。成譜約於萬曆三十九年(1611)。

內頁精彩印蛻選:古今印則.二冊.程遠.萬曆三十九年


附註:

傳此譜並見三冊、四冊、五冊本。按《中國印譜解題》中即三載此譜,分別為三冊本、五冊本、四冊本。

又,《山本書店古書目第三十號》載,此譜四冊本,於私印冊末有“萬曆辛亥秋日羨長俞安期校定宛委堂”之刊記,知書刊成於萬曆三十九年(一六一一),首頁有〔項子京家舊藏〕朱文收藏印。

又,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《歷代印學論文選》則皆載此譜成譜於一六○二年。又,羅福頤《印譜考》記載有程遠摹輯《古今印則》二冊本,雲“此譜上冊摹秦漢印,下冊摹明人印作。墨格朱印,每葉橫列印二排,共六枚,前無序,有凡例”。

又,何爾塾《印評》中評此譜五卷本云:“首卷玉印、官印,次卷私印,後二卷國朝名印,末附《印旨》一卷,前後諸名人序跋,程彥明《印則》如唐人書,重規疊矩精思密,《印旨》一卷,乃摭拾《學古篇》,未能獨抒己見”。

凡例:

一 雲間顧氏《印藪》、《印統》務在博收,其中既雜凡庸復多重疊,殊雜雅觀, 今錄其可法可傳,並《印藪》、《印統》未收者,次序成帙,餘則十刪其四五。

一 印學之難固難於配合,尤難於刀法,今諸家翻刻不一,面目既非,神髓何在,茲所選者摹勒逼真而於原印實稱忠臣。

一 玉印鐫法、篆法並稱精妙,且無鏽蝕,秦漢之心巧宛然具存。今 以璽冠諸 首使賞者辴然一快,而官印次之,私印又次之。

一 銅印有鑄有刻,刻者生機流動,雖遭鏽蝕刀法猶存;鑄者多無氣韻,其篆法 均妙,即一字可師亦所不遺。

一 近代名家余搜閱頗多,一切杜撰詭異,篆體錯雜,咸盡汰之,至若文壽承刀 法之秀逸,何長卿篆法之奇正,可稱不愧於古人者。此錄博搜精擇,隨得隨入,故無倫次。

編輯者小傳:

程遠(彥明)。生卒年不詳。江蘇梁溪(今無錫)人。字彥明。工篆書。治印宗文、何。曾摹刻大量秦、漢印和明代印作,於萬曆年間輯成《古今印則》四冊,譜末附有治印的論著《印旨》一篇,對當時印學有相當的影響。

何爾塾嘗印評曰:“程彥明印則如唐人書畫,重規疊矩,精思密緻,最為古搨”。董其昌亦嘉其印:“予友程彥明為漢篆,書與刻兼擅其美,識者方之,文壽承、何長卿,士大夫皆求為私記,裒然成帙,與前代印譜並傳世者。有為贗書者,余得彥明印款款之,知不復能贗矣”。有《古今印則》存世。